发布日期:2025-01-11 00:23 点击次数:82 |
郑亚莉郭志芳中亚是亚欧大陆的中心,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轫之地。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亚峰会上提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联合声明进一步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放在首要位置。中国与中亚的产能合作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空间的纵深发展,关系到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双循环格局的构建,关系到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国-中亚推进产能合作的重要实践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与中亚国家的合作,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一是外贸量稳质升,新动能增长效能显著。2023年,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贸易额达到894.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32%,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二是输气量持续增长,能源合作推向纵深。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中亚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超5000亿立方米。中国与中亚国家逐渐形成集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原油提炼、工程技术服务及油品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合作。三是交通走廊和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先后签署了多项基础设施发展建设和互联互通的规划,在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筑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互联互通网络。12月召开的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提出全面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运输走廊建设,打造双方高水平互联互通合作格局。四是规则标准“软联通”持续深化。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公正哈萨克斯坦”经济政策、“新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等双边战略对接机制,稳步推进规则和标准互认,双方在数字贸易、文化旅游、教育交流等领域形成了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与此同时,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秩序和国家关系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面临大国博弈、地区冲突、政局动荡等多重挑战,“脱钩断链”的风险依然存在。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是中国突破能源运输“马六甲之困”的重要一环,是中国能源安全、对外产能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然而,受地缘政治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受阻、全球能源格局加速调整,中亚地区因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世界强国和地区实现政治、经济和能源利益的角逐场。从地缘政治来看,中亚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陆路交通的要冲和多种文化的交叉口,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引来了大国的竞相争夺。美国将其视为能源后备基地,通过控制该地区的能源生产权与运输权,抢占世界能源主导权;俄罗斯将其视为支撑其大国地位的地缘基础和战略支点,谋求与美国在中亚长期相持;印度、伊朗和土耳其等地区大国也企图向中亚施加影响;中亚五国政局动荡也对中国企业在中亚投资和开辟下游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加强产能合作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的多重机制政治互信是产能合作的基础和保障。中国在中亚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油气等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中国与中亚国家长期的政治互信。中国已同中亚五国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和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同时,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机制内,中国同中亚国家密切协调合作。2023~2024年,中国-中亚峰会、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五次会晤先后召开。高层的政治互动与互信,有利于双边增进了解,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有利于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务实合作助力中国-中亚产能合作可持续发展。稳定与繁荣是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利益取向,是推动双边或多边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命运相系,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繁荣发展与稳定,推动了中亚国家摆脱“双重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和广阔市场。同时,中国不断强化与中亚国家国内的战略对接,务实合作。双方根据各自产业结构基础,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开展投资和贸易,充分释放在能源、油气、矿产等领域的合作潜能,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中亚国家的能源转型需求,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中亚合作提供指引和动力。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为重点,推进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其中,以政策沟通提升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联动发展;以设施联通持续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提升规则标准等“软联通”水平,提高各国联通的效率;以贸易畅通加强制度对接、技术标准协调、检验结果互认、电子证书联网,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以资金融通与共建国家开展联合融资,促进投融资活动的多样化和市场化,提升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以民心相通,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实现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中国与中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携手努力,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不断推进开放与合作。深化产能合作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的政策新发展阶段下,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支撑,以中国-中亚峰会为契机,深化互联互通、分工合作,实现资源要素跨境整合,切实推进产能合作和红利溢出,将中亚打造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板。加强机制建设,推动与中亚国家关系转型升级。围绕“四个坚持”,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和上合组织等框架下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对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本质特征的研究与探索,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涉及双边、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沟通,加强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战略对接、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切实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形成战略对接、项目对接、制度对接“三位一体”的互促模式与合作格局,推动建设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推动中国与中亚迈向命运共同体。拓展高能级平台,推动与中亚经贸关系走深走实。以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指引,夯实民意基础,强化战略沟通,妥善协调各方利益诉求,将贸易、投资推向深入。以《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蓝图,全面对标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推动贸易畅通合作,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加强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共促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供需互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以新疆自贸试验区为依托,合力打造产能合作增长圈。通过提升和优化,构建国际化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探索贸易规则先行先试,挖掘中国-中亚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潜力,拓展数字贸易、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实现产业互促、利益共享、发展共进,增强经济的稳定性。深化互联互通,提高与中亚国家联通效率。第一,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对接中亚五国交通发展规划等战略文件,全面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等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运输走廊建设,系统提升区域内交通便利水平。第二,加强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口岸体系建设,提升口岸数据联动、共享水平,提升国际口岸通关效能。第三,构建跨境综合数字服务平台,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扩大能源合作,塑造能源合作新格局。一是深耕油气能源领域合作,深度对接中亚各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的诉求,扩大双方油气贸易规模,发展油气全产业链合作,共同打造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链。二是探索开发新能源领域合作,打造新型的能源伙伴关系。立足中亚国家的能源产业基础和转型升级诉求,增进能源合作共识,加强新能源产业的深度合作,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合作提质升级。(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如果从现在到那时之间,我们看到通胀高于预期,那可能会让我们按兵不动十大配资代理公司,”Kashkari周二在Yahoo Finance Invest会议上表示,“很难想象从现在到12月之间劳动力市场会真正升温。时间不够了。”